近日,中建西部建设科技研发课题《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碳排放分析与调控》课题推进交流会顺利召开,会议采用现场与线上的方式进行,以王军副总经理领衔的中建西部建设团队、以肖建庄教授领衔的同济大学课题研究人员均列席本次会议。会议旨在对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研讨,为预拌再生混凝土的低碳可持续发展提出战略性建议。
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建西部建设)是国内领先的建材产业综合服务商,专注于预拌混凝土及相关业务。公司是由中央直接管理、全球排名第一的投资建设集团、世界 500 强企业——中国建筑集团公司打造的第一家独立上市的专业化公司和混凝土业务唯一发展平台,为中国混凝土行业最大的上市公司。公司是《财富》中国 500 强、中国建材企业 20 强,为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会长单位。
中建西部建设长期持续专注于预拌混凝土及相关业务,积累了深厚的专业经验,拥有包括水泥、外加剂、商品砂浆、砂石骨料、运输泵送、科研检测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具备行业一流的“高、大、精、尖、特” 项目服务能力。此外,中建西部建设致力实现与社会、环境及利益相关方的和谐共生,将“绿色环保”理念贯穿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及业务全流程,在行业内率先设置环境总监专岗,首创行业内“零排放”“花园式”工厂,生产单位获“中国混凝土行业绿色环保示范企业”“全国预拌混凝土行业绿色示范工厂”等绿色奖项,产品获“中国环境产品标志认证”“三星级绿色建材评价标识”,进入政府定向采购名录。

会议由中建西部建设徐芬莲主持。首先,由同济大学课题组人员汇报阶段性成果与研究进展,研究内容围绕数据收集、碳排放分析、调控措施制定展开:建立了再生混凝土碳排放简化预测模型,识别了再生骨料品质与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碳排放的影响;建立了再生混凝土服役阶段碳吸收模型,分析了再生骨料品质与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净碳减排潜力的影响;评估了再生混凝土碳强比与相关因素的相关性,探究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吸水率对再生混凝土碳强比影响规律;明确了运输方式与运输距离为临界运距大小的关键因素,研究了矿物掺合料、再生骨料碳化改性技术、再生混凝土碳化养护技术对于再生混凝土(净)碳排放的影响;基于机器学习与多目标优化进行搜索,得到再生混凝土最优配合比结果。交流会上,中建西部建设对课题工作量和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并建议将研究成果与中建西部建设上海分公司预拌厂融合,形成预拌再生混凝土低碳生产示范点。此外,双方还就碳排放因子、预拌混凝土碳排放核算方法等进行了研讨。同济大学绿色建造研究中心主任、广西大学副校长肖建庄教授表示,建议采用常规碳排放因子,不追求绝对值的绝对准确,而是计算相对值,即采用了减碳工艺或方法后使得搅拌站碳排放相对于过去降低了多少。另外,前端企业应给予足够信息(如生产数据、碳排放等),上游供应商也可购买零碳产品,或公司自行购买碳指标以求降碳。由于不同地区运输状况不同,因此不推荐考虑运输阶段;建议中建西部建设方面在今后布置任务调研水泥企业数据,并与高校方合作形成企业标准。最后,双方总结了会议的主要内容,指出了预拌再生混凝土碳排放调控技术体系等内容的完善意见。强调了课题的实施对于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通过碳排放科学理论建立和调控体系开发,在国内预拌混凝土高效低碳生产的同时,可促进废混凝土再生利用与混凝土制备过程的能源消耗、材料消耗的显著降低,将创造可观的生态效益。同时,在碳交易与未来碳税政策体系下,混凝土行业所实现碳减排量将转化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同济大学绿色建造研究中心在建筑领域具有深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此次交流会带来了先进成果与实践经验。双方密切合作,通过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共同探索了再生混凝土绿色发展的路径与策略。中建西部建设将积极推动再生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推广与应用,进一步推动整个建筑行业朝着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