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Carbon Peak & Neutrality, GXU
快捷导航
我院联合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成功实现拆除固废在凤山河治理工程中的规模化应用
发布时间: 2025年09月08日 08:49 作者: 来源: 浏览量:


近日,我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联合在柳州市柳南区凤山河河道整治工程中,成功实施拆除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示范应用。该项目首次拆除固废在抛石混凝土挡墙结构中规模化应用,有效促进了环保目标与工程实践的结合。通过对拆除废弃混凝土的分级、分类与多途径资源化利用,为区域待拆工程固废绿色处置和安全施工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示范项目位于柳州市柳南区洛满镇,距市中心约25公里。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护岸总长11.563公里,亲水步道0.512公里,人行便桥与机耕桥各1座,排水涵17座、下河步级30处,并对3座引水堰坝进行拆除重建,另外3座进行维修加固。项目以提升农村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通过系统化生态整治措施,显著改善区域人居条件,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本项目将废弃混凝土进行破解、分选与分级处理后,形成满足工程建设质量要求大粒径再生粗骨料并替换部分天然块石,大幅提升资源再利用效率。项目实施不仅显著消纳了城市更新与工程拆建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混凝土,降低对天然石材的依赖,还有效缓解固废填埋带来的环境压力,兼具突出的环境与经济效益。拆除固废资源化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我国同类地区推进拆除固废资源化利用和生态型河道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工程示范。同时,拆除固废在水利工程中可实现高标准、规模化应用,为行业绿色转型和流域生态治理树立了标杆。

近年来肖建庄教授团队围绕大粒径再生骨料特点和水工混凝土低碳化需求,创新性地提出了利用大粒径再生粗骨料(粒径31.5-100mm)制备混凝土的技术,并取得显著成效。通过研发大粒径再生骨料混凝土防浪块、抛石再生混凝土、组合再生混凝土、碾压再生混凝土大体积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成功实现了废弃混凝土在水利工程海岸防护等工程的高效资源化利用,避免了传统精细化破碎的高能耗问题,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天然骨料消耗。研究成果不仅攻克了因旧砂浆附着导致的力学性能波动难题,还建立了大骨料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本构关系与设计方法,推动了该类材料在水利工程、海岸防护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为拆除固废的绿色低碳资源化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项目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应用与产业化研究,研究成果覆盖再生骨料生产、再生混凝土性能调控、再生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检测等全流程。从再生骨料细观角度出发,分析了再生混凝土微观特征深入探讨了再生原料和再生混凝土的纳微观行为和劣化机理,分析了再生混凝土破坏进程和内在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了混凝土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针对多源固废处置问题,建立了完整再生骨料生产技术科学研究体系,并依托研究成果开展了大量的工程应用示范助力了绿色平陆运河、城市更新、基础设施工程改扩建等重大工程建设。

柳州拆除固废在凤山河治理工程示范项目


拆除固废资源化座谈


除固废混凝土


施工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