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广西财政部门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立足广西实际,持续强化资金保障,落实税收政策,发挥市场作用,抓好跟踪问效,支持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广西“双碳”工作加速提质增效。2021年,广西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773.25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3045万千瓦,占发电总装机的55.3%,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481万吨,成交额1.9亿元,森林覆盖率达62.6%,位居全国第三。
广西财政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摆在首要位置,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大力支持加快建设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步伐提速明显。
一是设立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基金,参与投资海上风电项目,3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列入国家第一批大型风光伏基地建设项目清单,总规划装机容量600万千瓦。二是累计安排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1693万元,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多发满发,2021年全区风电、光伏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51.2%、60.8%。三是积极支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防城港红沙核电基地二期3号机组将于2022年底前完成装料投产。四是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南宁抽水蓄能电站等6个项目列为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重点实施项目,总装机总量合计达到840万千瓦。
广西财政将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产业发展与推广应用并举,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气候投融资试点,增强绿色发展效能。
一是2021年累计安排超过12亿元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配套充电设施建设、技术创新研发、企业融资、上下游产业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驶入“快车道”。二是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关于购买新能源汽车、节能汽车享受免征车辆购置税、车船税有关政策,有效激发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三是打好金融、财政、产业、环境等部门协同“组合拳”,大力支持各地积极争取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最终柳州成为入围全国首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的广西城市,涉及重大项目44个,形成了良好的气候投融资发展市场化、产业化氛围,为打造区内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有力推动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同频共振。
广西财政将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摆在关键位置,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海湿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提升生态碳汇增量和质量。
一是重点支持提高森林碳汇。2021年中央和自治区财政累计安排约35亿元,用于支持开展绿化造林、湿地生态修复、森林资源和保护区管护、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林业产业发展等工作,在保证森林覆盖率超六成的高水平基础上,注重提升森林质量,森林蓄积量亩均达到4.35立方米。二是大力支持提升海洋碳汇。立足广西拥有红树林总面积达9412公顷、占全国的34.7%、居全国第二位,海草床海草盖度、生物量和密度均不同程度增加等资源条件和环境优势,正式启动海洋蓝碳生态系统碳汇核算试点工作,并在2022年下达7.5亿元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资金,进一步支持各地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全方位、全海域、全过程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三是着力增加农田土壤碳汇。2021年,中央和自治区财政累计安排9.2亿元,用于支持各地开展土地污染防治、化肥减量增效、秸秆综合利用、退化耕地治理、生产障碍耕地治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增加农田有机质含量,着力提升农业生态系统固碳减排潜力和固碳增汇能力。
下一步,广西各级财政部门将与工业和信息化、生态环境等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强协同合作,突出精准施策、稳妥有序地为实现广西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一是助力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闯出新路子。二是推动构建清洁低碳高效的能源体系迈出新步伐。三是引导重点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新成效。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支持政策,积极探索新能源工程机械推广使用政策,鼓励在平陆运河等重大项目中使用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四是促进提升碳汇能力达到新高度。持续支持山水林田湖草海湿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结合森林覆盖率高、岩溶分布广、海域面积大的特点,充分发挥植被固碳、海洋固碳和岩溶固碳并存的优势,全面提升森林、海洋、岩溶等生态碳汇能力,进一步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