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Carbon Peak & Neutrality, GXU
快捷导航
推动“双碳”战略与乡村振兴相融合
发布时间: 2023年09月11日 11:31 作者: 容一源 宾月景 来源: 广西新闻网 浏览量:

来源: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4月27日视察广西时强调:“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把生态优势转换为发展新机遇、新动能,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题中之义。新征程上,推动“双碳”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融合,有助于把广西“绿水青山”的名片锻造为“金山银山”的招牌,让八桂乡村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中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树立“碳乡融合”新理念 确立低碳发展新方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22年,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农业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促进农村生产生活节能降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现乡村生态宜居的关键所在。”这为“碳乡融合”提供了行动指南。

推进“碳乡融合”要以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以实施减污降碳、碳汇提升重大行动为抓手,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提高农田土壤固碳能力,大力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碳乡融合”是一个涵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各个方面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新的出路。

要注重“双碳”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强化理念融合,结合广西乡村产业的特点,将新能源转型、产业共生、生态固碳等低碳经济新理念与乡村农、林、渔产业有机融合。引导绿色低碳专项资金、社会资本等合理流入乡村,有效推动和引导农业农村向低碳化、绿色化转型,发展乡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充分挖掘乡村碳汇潜力,完善农林碳交易政策,健全碳汇开发、碳金融、碳普惠等机制,助力产业振兴和绿色发展。

挖掘乡村碳汇潜力 提高农民碳汇收入

农业既是排放碳源之一,也拥有巨大碳汇潜力。既要有效减少农业碳排放,又要充分挖掘农业碳汇潜力,这是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广西自然禀赋优越,是全国重要的森林生态优势区、森林资源富集区,适宜通过碳汇造林和森林经营的方式开发林业碳汇项目。可依托广西丰富的林业资源,加快以林业碳汇为核心的乡村碳普惠体系建设,让更多林农享受乡村碳普惠建设的发展红利。要把推进“碳乡融合”作为落实“两山理念”的重要抓手,一手抓生态效益,一手抓经济效益,把生态效益转换为经济效益,通过植树造林和改善农业管理,挖掘乡村碳汇潜力,推动农户参与碳交易项目,提高农民碳汇收入。

除了通过碳汇造林和森林经营的方式开发乡村林业碳汇以外,改进农业田间管理方式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是重要的减碳增汇方式。改进农业田间管理就是通过管理水、肥等要素,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世界范围内,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休耕轮作及有机肥施用项目是最为有效的农田管理温室气体减排方式,目前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和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均开发了基于优化农田管理方式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法学。广西是全国主要水稻产区之一,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2700万亩左右。可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达到控水灌溉的目标,既能发展节水农业,又能减少甲烷排放。将以上低碳农田管理方式融入“碳乡融合”发展,有助于推动农户参与农田管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碳交易项目开发,实现农户碳汇收入增长。

发展乡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 实现乡村经济发展转型

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是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耦合形成的新兴经济发展形式。绿色经济就是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可再生资源和清洁能源的利用比例,实现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核心是提高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循环经济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

建设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就是要通过优化乡村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农业科技,提高农业资源使用效率。推动“碳乡融合”,应根据现有乡村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和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经济体系和富碳农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减排和增效的多重效益。

广西是全国最大的甘蔗和桑蚕生产基地,甘蔗、桑树秸秆处理是基层环境治理难题之一。建设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秸秆—有机肥模式、秸秆—沼气—肥料能源生态模式、秸秆—食用菌—肥料基质利用模式、秸秆覆盖栽培循环模式等秸秆综合利用循环经济模式,实现农作物秸秆的低碳循环利用。

发展富碳农业是对现行碳减排技术和路径的延伸和拓展。富碳农业是指将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捕集后,以高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几倍的浓度,释放在密闭的人造气候环境中,创造高效的光合作用环境,从而极大提高农作物产量。富碳农业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还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乃至不用化肥和农药,实现多重效益。广西以红壤为主,土壤有机碳含量低,通过发展富碳农业,不仅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性质及土壤环境,还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和减量化,提高农作物产量。

(作者单位分别为广西开放大学、梧州学院)

【 编辑:吴晓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