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Carbon Peak & Neutrality, GXU
快捷导航
肖建庄教授团队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上发表题为Quantifying reactivity of secondary materials as cement substitutes: Modifications to strength activity index methodology的最新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14日 09:38 作者: 来源: 浏览量:



摘要:标准强度活性指数(SAI)测试,常受辅助胶凝材料(SCMs)的物理-化学耦合效应、密度差异与吸-释水行为的影响,易产生“假阳性”和“假阴性”,从而难以准确量化SCMs的化学反应性。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通过重新界定“反应性”并修订SAI测试,建立了可复现、可比对的反应性量化路径。在厘清废弃混凝土再生微粉及其衍生物的反应性争议的基础上,提出可操作的判别策略,为低碳胶凝材料中SCMs的有效筛选与合理应用提供了研究依据。



当前,SCMs应用受到三方面制约:其一,传统反应性定义不支持不同类型SCMs或同一类型不同来源SCMs的横向对比;其二,标准SAI测试难以区分物理效应与化学效应的贡献,从而无法准确评估反应性;其三,标准SAI测试忽视SCMs密度差异与吸-释水行为差异的影响,导致不同SCMs组别之间不具备可比性。由于上述制约,对于某些SCMs(例如废弃混凝土再生微粉及其衍生物)的反应性的判定,学界出现分歧。本研究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在理论层面实现了SCMs反应性“可定义、可比较、可量化”的统一框架,在方法层面提供了具有推广性的评估与联检方案,在工程层面为SCMs的快速筛选与配方优化提供了可执行工具。上述发现为水泥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有效支撑,并有望推动SCMs反应性研究与应用迈入精确化、规范化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作者简介:

叶涛华,同济大学博士生

肖建庄,广西大学/同济大学教授,通讯作者

周子晗,同济大学硕士

隋同波,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教授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mconres.2025.108055